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一百零二章 我在新世界種田

關燈
始皇歷1373年12月(臘月)22日

****************

自從秦人正式進入‘新世界’之後,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裏,就橫掃了河西平原以及大秦嶺附近高原(海拔500米~2500米範圍之內的大片土地)。在這個範圍之內,生活著十數個大型部族(人數在十萬人以上),五六十個中型部族(一萬人以上,十萬人一下)一兩百個小部族(一萬人一下),總人數達到八百餘萬。

然而這麽多的土著人,在面對來去如風的秦軍鐵騎的時候,在面對鋒利的馬刀、輕便的火炮、以及威力不凡的馬尾手榴彈的時候,卻是如同孱弱的羔羊一般,幾無還手之力。

其中發展得最為‘完善’、實力最為‘強勁’的臥牛國,也不過是頂了三個多月的時間,然後就如同被白蟻鏤空的大壩,瞬息之間就四分五裂,‘東逃、南逃、北逃’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。

幾百萬人口,不要說是土著人、野人、蠻夷,就算是八九百萬頭豬,也不是四個軍團,六七萬人(一個軍團的人數,根據不同側重,人數在12000到18000之間變化)能夠輕易就處理好。

但是對於秦人來說比較好的就是,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或者說部落聯盟,他們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間隙的。這還是一片蠻荒之地,這裏說的不僅僅是這裏的人還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,也不是專指他們之中還有不少是以女人為結構中心的‘母系社會’······

而是說,在這片地方沒有文明的載體——文字!

在這些部族或者部落聯盟之間,發展得最好的還要數‘臥牛國’,這是一個以部落聯盟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的‘大聯盟’,但是他們的特點就是:他們是同一個語族。

在他們生活的這將近五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,由於落後的生產方式(放牧、漁獵采集,外加交換糧食)導致了他們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大量聚集,分散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。

但是分散的群落,以及優渥的生存條件,導致了即使這些人是在幾千甚至幾萬年之前就來到了這片土地之上,他們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當中,卻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變化。

一千多年前,秦人來到了這裏,但是巨大的山脈阻擋了文明的傳播,這些未開化的野人也不能夠明白房子比帳篷更舒服;他們寧願在帳篷的地下刨出一個地坑,也不羨慕溫暖的火炕······

可是,但是,但可是,可但是,即使是相隔綿延曲折的大秦嶺,那些附著在刀槍之上的文明之光,依然透過山間的縫隙,傾瀉在他們的身上。然而,他們並沒有被動的感受到‘文明之光’帶來的溫暖。因為這‘文明之光’早就不再是他們這些野人能夠觸碰的東西了,就像是錦都城開往新世界城的火車,是絕對不會等候那些姍姍來遲的旅客的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從秦人在新世界建立的新城(‘新世界’城的簡稱)開始,從第一批正式的移民到達開始,一晃之間,就是三年的時間過去了。而現在,時間臨近新年,不管以後會叫什麽,反正現在是叫做‘新年’,這是一年之中最為甜蜜的時節。這個時候,不論是男女老少,都正處在一邊歡喜當中。

在這片面積比大秦原來面積大一圈的廣袤土地之上(約為一百八十萬平方公裏),三年的時間不多不少,但是先後也有接近兩百萬人通過‘錦——新’鐵路來到了‘新世界’,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三十萬到五十萬的增加。對此,大秦由戶部—工部—吏部等相關的官方機構組成的移民體系估計,這樣的情況至少還要持續四到六年。

大量的移民的到來,不僅僅加強了大秦對於這片土地的統治力度,同時也加快了秦人對於這片土地的開發力度:

三年的時間,目前‘新世界’已經開墾了大約五百萬畝(秦畝=625㎡)的耕地和農田,以及開辟了超過兩千萬畝的天然草場。在秦人的傳統觀念當中,也絕對不是說看見一塊土地,就隨便開墾的。

就像是在一千多年前,秦人就在河間地(河套地區,黃河‘幾’字型大拐彎的地方),以及長城沿線大量種植榆樹一樣。秦人懂得敬畏自然,也懂得怎樣在保護自然的同時,獲得自然的饋贈。

正是因為在這樣的文化氛圍當中,基本上所有的農田都是分布在有水、有河流、有湖泊的地方,而不會盲目地區開墾那些看起來很肥沃的草地。因為在大秦嶺以西的地方更加的幹燥,不論因為什麽樣的原因,就算是最最貧窮的佃農,也明白不要讓土地翻砂道理。

為了更進一步地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,所有的土地在大秦的律法當中都是規定了用途的,違者不僅要被沒收家產,還會背上相當於原土地十萬倍的罰款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青玄老頭,一個樸實無華的黑瘦老頭,貧苦的佃農出身,曾經再加排行老三,因此也被叫做三娃子。沒辦法,他的父輩也都是沒錢、沒文化、沒眼光的‘三無人員’,甚至就連‘青玄三郎’這個名字,都是他小時候上戶口的時候,那個老吏寫的(取的)。

身為佃農,在這個能夠不被過分剝削(敲骨吸髓)的大秦社會,這就已經算得上是朝廷的功德了。

不過老頭雖然沒有什麽文化,但確是有農民式的狡猾或者說小聰明,也可以是說還沒有被這‘悲慘’的社會變得麻木。當從村子裏的學娃子那裏聽說了到遠方開墾的消息,以及《宅地法》和《新世界移民法案》之後,老頭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拿到朝廷發下來的土地,就是算是砸鍋賣鐵,也得去!

賣了家裏最後的財產——那頭五歲的牛、以及一些破鑼爛鍋,一家七口人最後終於東拼西湊了十五兩銀子。

在第二年春天,一家人坐上了第一批開往新世界的火車。

在曾經,他們一家人的戶口之上標註的身份是‘佃農’,那時候他們一家人雖然在法理之上是分了家的,但是那不過是在老房子的旁邊立了另外在立了兩間茅草房而已。到了新世界,他的戶籍上標準的就是‘地主’了,是真正有土地的人了。而老頭在鹽湖城再次上火車的時候就‘分家’了,十五兩銀子分給了三兄弟,讓他們將這些錢換成土地。

這筆錢老頭是一文錢都沒有留,而老頭當時說得就很清楚,幾個兒子也非常清楚。

當然了,這也不是說幾個兒子都是什麽奸猾勢力之輩,只是老話說得好:親兄弟明算賬!有時候賬還是要算清楚的,不然的話也只是徒傷了親情而已。。。

因此一家人雖然也就分開了,不過也不是太遠,三個兒子分別在另外三個村子,步行走上半天的時間也到了,而老兩口身邊現在也只留下了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兒。

······

(未完待續)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